一、电镀油墨定义与分类
- 基础定义 电镀油墨是一种用于金属表面处理的特殊涂层材料,通过与电镀工艺结合,可实现防腐、装饰、导电等功能。其核心功能包括优化镀层附着力、调整表面光泽度及提升耐候性。
- 分类体系
- 按功能划分:
- 导电型:以银、铜等金属颗粒为导电介质,应用于柔性电路、传感器等领域;
- 装饰型:如紫色钢化油墨,用于建筑彩釉玻璃,兼具色彩表现与耐酸碱特性。
- 按固化方式:
- UV固化型:通过紫外线快速固化,适用于高精度PCB电路板制作;
- 热固化型:需高温烘烤,常见于汽车配件等耐高温场景
二、核心技术与性能要求
- 材料特性
- 导电油墨:采用纳米银颗粒或石墨烯材料,电阻率可低至10⁻⁴Ω·cm,满足高精度电路需求;
- 防护型油墨:如真空电镀光油,需具备≥30μm涂层厚度及耐盐雾测试500小时以上的性能。
- 工艺兼容性
- 电镀PU/UV漆面油墨要求颜料颗粒均匀分布,固化后表面粗糙度≤0.2μm,以确保镀层平整度;
- 钢化油墨需匹配680-720℃钢化温度,膨胀系数控制在(78-85)×10⁻⁷/K范围,避免镀层开裂。
三、典型应用领域
四、选型与工艺控制要点
- 选型标准
- 导电需求:金属基油墨导电性优于碳基,但成本高3-5倍;
- 环境适配:湿热环境优先选择UV固化型,避免热固化产生的VOC排放。
- 工艺参数控制
- 丝网印刷建议使用150-250目网版,刮刀压力控制在0.2-0.4MPa;
- UV固化能量需≥800mJ/cm²,避免欠固化导致的镀层附着力不足。
五、技术发展趋势
- 环保升级:水性导电油墨占比提升至35%,替代传统溶剂型产品;